“储备林+低碳经济”开发模式:“以竹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广东国能中林投资有限公司 日期:2023-12-29 767 属于:行业动态
目前,“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社会焦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成为了各地发展绿色经济战略理念。而要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则需注重生态发展,要注重生态发展,乡村是关键。因此,建设和美乡村是高质量发展的保证,也是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步骤,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所在。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今年印发了《“以竹代塑”行动计划》,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行动计划》结合了我国竹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目标,充分挖掘“以竹代塑”产品价值,高度契合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以竹代塑”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用竹产品代替塑料产品,而是要用小竹子打造大产业,“以竹兴农”,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一、“储备林+”模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作为忠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忠县磨子土家族乡是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由重庆市纪委监委帮扶集团定点帮扶。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磨子土家族乡的百竹园项目,以加快当地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政府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储备林+笋竹”生产经营,由县里投入项目资金,运用当地企业的技术支持、销售渠道,通过村集体流转林地200余亩成功打造了百竹园项目。自今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共种植笋竹11万余株,并修建游览步道、观景平台、观光亭等配套设施,为磨子土家族乡增添一园美景、提升人居环境,形成集采笋、观光、旅游和科普于一体的竹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笋竹园。
无独有偶,贵州省锦屏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决策部署,抢抓政策机遇,深挖“国储林+”模式,持续推进34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茅坪镇黄哨山的2000多亩竹林也通过国储林项目的实施,昔日的荒山正朝着“金山”转变。为了能盘活竹全产业链,锦屏县还组织人员到竹制品生产加工走在前列的江西等省份进行考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等手段,让原本藏在深山中默默无闻的竹子迸发了其应有的价值。
所以说,持续用好国家储备林项目,定能走出一条“一二三产高效联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全面增进”的经济绿色发展之路。
二、“储备林+碳汇”实现绿色经济弯道超车
首先,合理开发县域“国储林+碳汇“也将成为新的趋势,大力发展现代竹产业,构建竹产业碳汇的开发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2021年12月28日,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在浙江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首期竹林碳汇收储规模14.24万亩、合同总金额达7230.79万元。通过开辟联动的“资源资产化-资产交易化-交易持续化”三大路径:通过发展森林碳汇,培育农业碳汇,协同撬动资源资产化;通过交易绿色碳汇,推动资产交易化;通过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撑交易持续化。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同步通过打造一体化的碳汇交易平台,将提供农业、森林、海洋碳汇开发、测算、交易、登记等一站式服务,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碳交易产品。
另外,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发展路径,推动生态价值转换,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储备林+碳汇”建设与当地旅游区打造相结合,形成国储竹林、碳汇竹林和景观竹林的合理搭配,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医疗康养圣地。生态价值成为县域之间缩小差距,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也是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直接价值体现。
再者,“储备林+碳汇”开发有利于创造乡村绿色新财源。实践证明,植树造林、保护建设草原、治理沙漠,就是在绿色新财源。绿色植被增加后,增加的森林和碳汇可以通过木材的轮伐、林下经济和碳交易、排放权交易,实现碳平衡,助力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也扩大了乡村碳汇资源增量,促进生态经济和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探索零碳园区建设
当前,除了工业、制造业对县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外,作为绝大多数县域主要产业的农业发展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调查,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部门。伴随着“企业入园”的趋势,国内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大多都落户于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承担了密集的工业生产活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近年发布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近70%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园区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总量的31%,工业园区未来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零碳理念在竹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竹制品具有天然的低碳属性,竹材的生长周期短,可再生且易于降解。在竹加工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福建省南平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打造了“零碳茶竹产业园”。既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实现竹产业的低碳化、循环化和绿色发展。产业园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太阳能、风能等,为产业园提供清洁电力;能耗管理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能耗管理制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另外,产业园管理为了确保顺利建设与运营,也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在竹产业中深入应用零碳理念,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竹产业的低碳化、循环化和可持续发展,南平市有望实现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建设零碳竹产业示范园也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出,“储备林+碳汇“作为重要的生态产品,在助力乡村振兴、落实“双碳”目标和保障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积极建设零碳竹产业园,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平衡,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今年印发了《“以竹代塑”行动计划》,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行动计划》结合了我国竹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目标,充分挖掘“以竹代塑”产品价值,高度契合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以竹代塑”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用竹产品代替塑料产品,而是要用小竹子打造大产业,“以竹兴农”,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一、“储备林+”模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作为忠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忠县磨子土家族乡是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由重庆市纪委监委帮扶集团定点帮扶。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磨子土家族乡的百竹园项目,以加快当地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政府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储备林+笋竹”生产经营,由县里投入项目资金,运用当地企业的技术支持、销售渠道,通过村集体流转林地200余亩成功打造了百竹园项目。自今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共种植笋竹11万余株,并修建游览步道、观景平台、观光亭等配套设施,为磨子土家族乡增添一园美景、提升人居环境,形成集采笋、观光、旅游和科普于一体的竹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笋竹园。
无独有偶,贵州省锦屏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决策部署,抢抓政策机遇,深挖“国储林+”模式,持续推进34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茅坪镇黄哨山的2000多亩竹林也通过国储林项目的实施,昔日的荒山正朝着“金山”转变。为了能盘活竹全产业链,锦屏县还组织人员到竹制品生产加工走在前列的江西等省份进行考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等手段,让原本藏在深山中默默无闻的竹子迸发了其应有的价值。
所以说,持续用好国家储备林项目,定能走出一条“一二三产高效联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全面增进”的经济绿色发展之路。
二、“储备林+碳汇”实现绿色经济弯道超车
首先,合理开发县域“国储林+碳汇“也将成为新的趋势,大力发展现代竹产业,构建竹产业碳汇的开发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2021年12月28日,安吉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在浙江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首期竹林碳汇收储规模14.24万亩、合同总金额达7230.79万元。通过开辟联动的“资源资产化-资产交易化-交易持续化”三大路径:通过发展森林碳汇,培育农业碳汇,协同撬动资源资产化;通过交易绿色碳汇,推动资产交易化;通过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撑交易持续化。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同步通过打造一体化的碳汇交易平台,将提供农业、森林、海洋碳汇开发、测算、交易、登记等一站式服务,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碳交易产品。
另外,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发展路径,推动生态价值转换,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储备林+碳汇”建设与当地旅游区打造相结合,形成国储竹林、碳汇竹林和景观竹林的合理搭配,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医疗康养圣地。生态价值成为县域之间缩小差距,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也是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直接价值体现。
再者,“储备林+碳汇”开发有利于创造乡村绿色新财源。实践证明,植树造林、保护建设草原、治理沙漠,就是在绿色新财源。绿色植被增加后,增加的森林和碳汇可以通过木材的轮伐、林下经济和碳交易、排放权交易,实现碳平衡,助力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也扩大了乡村碳汇资源增量,促进生态经济和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探索零碳园区建设
当前,除了工业、制造业对县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外,作为绝大多数县域主要产业的农业发展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调查,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部门。伴随着“企业入园”的趋势,国内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大多都落户于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承担了密集的工业生产活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近年发布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近70%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园区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总量的31%,工业园区未来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零碳理念在竹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竹制品具有天然的低碳属性,竹材的生长周期短,可再生且易于降解。在竹加工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福建省南平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打造了“零碳茶竹产业园”。既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实现竹产业的低碳化、循环化和绿色发展。产业园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太阳能、风能等,为产业园提供清洁电力;能耗管理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能耗管理制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另外,产业园管理为了确保顺利建设与运营,也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在竹产业中深入应用零碳理念,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竹产业的低碳化、循环化和可持续发展,南平市有望实现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建设零碳竹产业示范园也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出,“储备林+碳汇“作为重要的生态产品,在助力乡村振兴、落实“双碳”目标和保障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积极建设零碳竹产业园,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平衡,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上一新闻:中核集团牵头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
下一新闻:浮式风电+波浪能平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