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竹子新质生产力,树立产业新标杆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为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在新时代新征程下,新质生产力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二者却又相辅相成,如何在我国历史悠久的竹产业传统生产力要素上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绿竹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1.我国竹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1.1竹产业资源总量稳步上升
我国地处世界竹类分布的中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之一,野生竹种类和竹资源量均居世界首位。
根据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全国竹林面积641.16万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70%,占林地面积的1.98%,占森林面积的2.94%,立竹总 株数为 1093.73 亿株。其中:毛竹林面积 467.78 万公顷,占 72.96%, 其他竹林面积 173.38 万公顷,占 27.04% ,相较第八次清查,全国竹林面积持续增长,竹资源总量稳步上升。
我国竹材整体加工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竹子种植领域,竹子各部分原料应用较多,中游主要为竹加工品和竹制品等,下游主要为造纸、家具和药用等。从竹林资源的性质来看,材用竹林主要占比为36%,其次为笋材两用竹林、生态公益竹林和纸浆竹林,分别占比 24%、19%和 14%,笋用竹林和风景竹林占比较小。
1.2产业规模庞大
目前我国竹材产业分布与竹林资源分布基本吻合,依托原料产地优势进行发展,重点以福建、江西、安徽、浙江、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区为主导,各省份竹材制造产业细分领域及侧重点各有不同。
我国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居世界首位,在国际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竹资源品种丰富、竹资源总量巨大、竹产品生产历史最悠久、竹文化底蕴最深厚,竹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产品种类繁多,发展极具活力,竹材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纺织、食品等行业领域,极大的推动了竹产业的发展。
1.3政策环境
2021年11月1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未来3年立足我国竹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以竹代塑”发展、打开竹产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方向路径;同时为增强竹产品的可操作性奠定基础,助推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落实落地。
2.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竹产业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相对于其他行业,竹产业起点较低、基础较薄、产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竹产业发展不均衡,各省市产业结构不协调;
竹产业加工自动化水平低,产品附加值偏低;
传统加工企业居多,高新加工企业少,持续创新能力弱;
全链资源利用程度较低,业态+模式融合尚浅,多元赋能度较低;
产业链发展不紧密,完备度及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度、协同度、互动度不高,融合增效较难;
产业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化程度不高。
国内标准制定和认证体系建设需要完善,竹产业发展认知不统一。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竹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我国竹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急需“破题”,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竹产业发展与创新之路。
3.打造竹子新质生产力,树立产业新标杆
现如今竹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往成熟产业流转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竹文化和产业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破局而出,对于我国竹产业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当下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竹产业既要根植于原有产业基础,又要面对着全新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和市场环境,如何因地制宜、创新先行就是构成竹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主要体现在向“质”而行、以“新”赋能、推“实”筑基三个方面。
3.1向“质”而行,赋能强劲发展力
自2021年以来,湖南省桃江县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竹产业创新发展政策机遇和市场“东风”,以创新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逐步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湘竹”新标杆。
湖南省桃江县基本实现了从竹笋、竹根、竹秆、竹枝、竹叶的全竹资源利用,通过数代桃江人的努力已开发17大类400多个竹子产品,注册品牌102个。桃江基本实现了从绿竹培育、传统加工、精深加工、竹笋健康美食到文化旅游的产业全链式发展,为湘竹的破局吹响了号角。
湖南省桃江县竹产业“先立后破”,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经过技术改造、产业+模式、创新融合等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在资源要素和市场需求多样化背景下,传统竹产业依靠绿竹培育、粗细加工等传统方式融合健康美食、文化旅游等实现高质量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重塑竞争新优势,同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由产业到产业集群的突破,引领竹产业结构朝着“向上”“向优”“向绿”的重质高产方向迈进,催生竹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3.2以“新”赋能,注入增效强动力
福建省建瓯市作为我国十大竹乡之一、优质笋源地,深耕“基地+工坊+龙头企业”创新模式,推进建设竹食材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益。建瓯市智能化笋加工工厂在优质建设的同时导入智能化体系,力求做到自动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污染小,能耗低,以高新技术引领笋制品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福建建瓯和企业通力合作,致力于竹笋加工的核心技术研发,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021年,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德国SAP系统、建设5G+工业、农业互联网、启动“智慧笋业百县工程”等项目,成功实现搭建笋业生态体系、普惠多地共享共富的大目标。
新质生产力并不简单等同于新发明和新技术,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结合地方现状、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进步,将现代技术应用到竹产业上,不断创造新价值。从技术层面看,福建建瓯与加工企业的合作研发,关键核心技术能够顺着技术创新链带动竹产业创新,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产业层面看,新技术往往会带动竹产业工艺流程和装备更新迭代,促使传统竹产业经过技术改造发生新的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为竹产业注入增效强动力以获得下一个优势点。
3.3推“实”筑基,拓宽产业新赛道
广东省广宁县依托丰富的竹产业资源,以总书记指示规划为引领,积极构建新示范区+传统加工集聚区+旅游区+种植基地的“三区一基地”体系,打造竹种植、生产、研发、销售、储运以及生态康养旅游全产业链,全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宁县因地制宜的探索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以“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的发展思路和“建基地,搞加工,拓市场、兴旅游”的发展布局为指导,培育优质竹林基础资源、核心发展竹加工业、重视三产融合,全力推进新示范区、传统加工集聚区、旅游区、种植基地的“三区一基地”建设,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广宁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放在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本身又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广宁县通过对县域内竹产业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和重组,重点布局发展“三区一基地”,推动工业生产由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升级,催生更具创新性、先进性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又为竹产业拓宽产业新赛道,夯实产业体系的根基。
综上所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竹产业应以技术创新为根基,以价值赋能为关键,向“质”而行,以“新”赋能,推“实”筑基,并且通过竹产业全链创新,持续深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竹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树立竹产业新的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