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2024年氢能产业利好政策纷至沓来
《人民日报》近日发文称,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要将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也要坚持稳慎应用、示范先行,推进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而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中央政府在今年以来从国家层面不断出台产业政策,大力推动、切实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步伐:
1月12日,为了按照总局工作总思路,聚焦总局工作着力点,突出增强标准先进性,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做好2024 年国家标准 (含标准样品)立项工作,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并发布了本指南。
在新能源重点立项领域,文件指出:加强电解水制氢装备、氢气压缩机、氢膨胀机、高压储氢容器、液氢装备、输氢管道、氢应用、氢电融合和氢安全等标准研制,制定氢品质检测、电解水制氢系统测试、临氢材料测试、氢储运装备测试、燃料电池和零部件测试等标准。
2月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其中指出,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对应的绿证,以及省级行政区域内交易的绿证,相应电量按现行统计规则计入相关地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中不再重复扣除。纳入“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的绿证,相应电量生产时间与评价考核年度保持一致。
2月5日,国家铁路局联合多部门印发了《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
该方案在氢能方面指出:1、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积极探索推广自洽式风光氢储绿色能源供电新模式和优化运用传统电气化制式;2、加快机车车辆更新换代。推动氢燃料电池、低碳燃料发动机及多元组合动力在站场调车作业及短途低运量城际、市域客运牵引场景的示范应用。3、降低内燃机车排放水平。开发储能、燃料电池、替代燃料等低碳新技术。
2月29日,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件指出规划目标: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绿色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到,编制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培育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编制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稳步推进绿色清洁液体燃料发展,有序推动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抓好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推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实施低碳零碳改造,推广综合能源站、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绿色高效供用能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新能源微电网、微能网、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应用等示范工程。
3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该文件的发布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
该文件核心内容其实从去年就开始定调,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其中提到“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又提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总体来看,此轮设备更新大周期除了总量大以外,由于氢气应用领域广泛,随着政策的收紧,绿氢工艺有望逐步成为各行业重要的技术路线而在此轮设备更新中受益,同时氢气作为能源也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环保绩效考核的加分项。结合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的《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目前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扩大到了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电耦合、氢气安全高效存储、加氢站、燃料电池运行维护,以及绿氢制柴油、航空煤油、乙醇、甲醇、氨等设施建设和运营,这意味着国家财政和政府债能直接支持的氢能产业环节将显著增多,预计绿氢产业投资将会显著增多。